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2025湘湖论坛丨胡海教授:聚焦CBCS指南巡讲与乳腺癌代谢转化研究最新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5/26 12:21:01  浏览量:172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杭州湘湖乳腺癌治疗理念前沿论坛于5月16~18日在杭州盛大召开。其中,2025年CBCS指南中青年巡讲杭州站作为本次论坛分会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胡海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会上,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胡海教授。胡海教授强调了CBCS指南巡讲对推动乳腺癌治疗理念、更新及提升中青年医生诊疗水平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乳腺癌代谢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及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编者按:2025杭州湘湖乳腺癌治疗理念前沿论坛于5月16~18日在杭州盛大召开。其中,2025年CBCS指南中青年巡讲杭州站作为本次论坛分会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胡海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会上,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胡海教授。胡海教授强调了CBCS指南巡讲对推动乳腺癌治疗理念、更新及提升中青年医生诊疗水平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乳腺癌代谢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及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01
肿瘤瞭望:作为2025年CBCS指南中青年巡讲杭州站主席,您认为本次巡讲对推动乳腺癌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提升中青年医生乳腺癌诊疗水平有何重要意义?

胡海教授:CBCS指南中青年巡讲杭州站是2025杭州湘湖乳腺癌治疗理念前沿论坛的分会场之一。我非常荣幸能与邵志敏教授、吴炅教授、张瑾教授、余科达教授、王涛教授共同担任此次巡讲杭州站的大会主席。在早期阶段,CBCS指南巡讲由邵志敏教授亲自带队开展。自2007年至今,将近20年的时间里,各位专家不辞辛劳,持续在全国各地进行巡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努力。
 
与此同时,CBCS指南巡讲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乳腺癌诊疗的规范性和执行标准。它加速了CBCS指南在全国各地基层医院和各中心医院的推广与认知,使得每年更新的新治疗理念、新治疗方案能够迅速被大家所了解和接受,从而能真正惠及临床患者,提升了乳腺癌的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此外,CBCS指南中青年巡讲对提升中青年专家的诊疗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巡讲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思想碰撞,从而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指南的更新与理念的变化,进而更好地执行新的指南标准。
 
02
肿瘤瞭望:在本次会议主会场中,您分享了“乳腺癌代谢的转化研究”的讲课。您如何看待乳腺癌代谢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胡海教授:实际上,肿瘤代谢是肿瘤的关键特征之一。肿瘤细胞具有一系列区别于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肿瘤的标志。2000年,《Cell》杂志发布了关于肿瘤细胞六大基本特征的综述“Hallmarks of Cancer”第一版,这些特征不仅涵盖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还涉及肿瘤与宿主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癌症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初,肿瘤的关键特征被归纳为6个,后来逐步扩展到10个、14个,但无论特征如何变化,肿瘤代谢始终是其中最关键的特征之一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需要肿瘤细胞进行代谢重编程。早在192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Otto Warburg就首次发现了肿瘤新陈代谢的改变。1931年,Otto Warburg因发现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1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持续了上百年的肿瘤重编程研究,对我们深入认识肿瘤细胞的生存行为以及后期诊疗策略的影响都非常深远。目前,许多临床药物开发都涉及到肿瘤重编程,如针对PIK3CA突变的药物,就是典型的调控糖代谢的药物。目前,还有其他一些靶向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
 
乳腺癌是研究肿瘤代谢非常好的模型。在代谢层面,特别是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方面,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本身以及肿瘤环境都受到了深刻影响。近期我们还发现,对肿瘤微环境的代谢调控能深刻影响乳腺癌的发生。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并开展了临床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一些研究结果还提示,这些治疗策略可以很好地指导并转化为临床实践。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关于乳腺癌代谢的研究更快地转化为临床应用,不断提升我们的临床治疗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03
肿瘤瞭望:在您看来,当前乳腺癌的临床研究面临哪些挑战?同时,又有哪些新的机遇值得把握?

胡海教授:在所有肿瘤的临床研究中,肺癌和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两大癌种。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是从最初处于跟跑状态,逐步发展到如今与先进水平并跑,未来还有望实现领跑。在宋尔卫院士、徐兵河院士、邵志敏教授、江泽飞教授等一批在基础研究和临床领域均处于顶尖水平的专家引领下,乳腺癌临床研究必然会持续取得进步。中国的乳腺癌研究极具自身特色,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药物临床研究也开展得十分出色,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今,中国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国内的诊疗指南产生影响,还对全球的诊疗指南产生了影响。
 
我认为,乳腺癌领域所开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全球所有癌种的临床研究中发挥着引领和重要的示范作用。乳腺癌临床研究得出的许多成果,为其他癌种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进而能够推动整个肿瘤领域在研究水平和诊疗水平方面的提升。
 
 
胡海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院长助理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指南编制专家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广州医院最强科室实力中青年医生
广州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创业领军人才
承担国自然重点,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
发表Cell等论文30余篇
获国内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委员会副主委、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代谢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代谢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代谢、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副主委
Malignancy Spectrum(国家科协高起点期刊)副主编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编委
Fundamental Research(国家基金委科学综合期刊)编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